中国科协发声:屡禁不止的奇葩论文再次敲响学风建设警钟

子宫肌瘤男性患者27例,宫颈癌对照组男性患者60例,男性羊水栓塞患者34例……最近,多篇医学论文称妇科病中有男性患者,引发网民热议。事发后,作者所在单位和相关期刊之一时间核查并作出声明。有的认定论文作者学术不端,依规依纪给予作者处分;有的查出审稿流程存在漏洞,及时辞退涉事编辑。

(图侵删)

靴子落地,但风波未平,许多网友并不买账。有人吐槽学术出版行业,认为审稿逻辑异化为“生意逻辑”;有人抱怨评审机制单一,临床医务人员为晋升不得不“卷”论文;有人批评监督体系缺位,没有及时将学术不端“扼杀在摇篮”。奇葩论文折射出什么?这是社会公众的关切,也是学术界必须反思的问题。

科学研究是一项崇高的事业。优良学风是科技界的生命线,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根基,决定着科技事业的成败。买卖论文、抄袭剽窃、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,不仅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,浪费了宝贵的科研资源,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科研环境,透支了社会公众对科学家群体的信任,甚至损害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形象。

不良学风的形成具有复杂成因。部分研究者职业道德意识薄弱,急功近利,科研活动被异化为资源争夺工具;制度层面表现为过度依赖论文数量、影响因子等量化评价体系,分类评价体系不完善;学术生态层面存在监督机制缺位、科学家精神引领不足等问题……屡禁不止的奇葩论文,凸显了维护科研诚信、加强学风建设的紧迫性、复杂性、长期性。

“君子慎独,不欺暗室。”坚守学术诚信,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,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。科技工作者身处知识殿堂的塔尖,肩负着探索真理、造福人类的神圣使命,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与自我麻痹。晋升考核的压力、资源竞争的诱惑、同辈比较的焦虑等等,绝不能成为“下不为例”的借口,不能让“数据微调”“合理包装”成为学术失范的遮羞布。每名研究者都应有“铁肩担道义”的自觉,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底线,以自身言行诠释科学精神的真谛,为社会树立起诚信治学的精神坐标。

学术生态的净化不能止于个案纠偏,还要建立长效约束机制。要完善监督机制,加大对学术造假的曝光力度和打击力度,斩断灰色利益链条,铲除学术不端的土壤。要弘扬科学家精神,倡导实事求是、严谨治学,让清风正气更加充盈。要改革评价体系,在“破四唯”的同时“立新标”,激浊扬清、去芜存菁,发挥好评价体系对学术研究的引导作用。

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,是科技创新的底色。整治不良学术风气容不得半点懈怠,唯有学者严守诚信、 *** 严格管理、社会有效监督,才能为科研生态筑牢根基,让科技创新永葆活力!

  • 对话智元合伙人姚卯青:具身智能淘汰赛即将开启
  • “三德子”赵亮直播间卖土鸡,商标“德子土”引争议
  • 有企业15个月连亏、有的盈利百亿,光伏行业年报透露了哪些信息点?
  • 【专访】美高梅国际酒店集团中国区酒店总裁周锋:揭秘美高梅华府品牌的文化叙事
  • 投教 ·信托|《蛮好的人生》里提到的遗嘱信托离我们有多远?
  • 报道:美国将对英国制造的汽车关税降至10%
  • 央行: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指导性文件 持续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
  • 消息称特朗普或在2027年能够使用新“空军一号”
  • 沪上阿姨如何兑现200亿市值的想象力?
  • 建银国际:降百威亚太目标价至9.4港元 维持“跑赢大市”评级
  • 【专访】美国国际服务贸易专家麦克奈特: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经济政策逐渐失去信心
  • 德国DAX指数创下纪录新高 成为首个突破3月峰值的欧洲主要股指
  • 美联储按兵不动,鲍威尔:特朗普施压不影响工作
  • 私募基金业务违规 深圳景行投资被出具警示函
  • 欧洲理事会前主席米歇尔受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,上海市市长龚正会见
  • 科伦博泰生物-B认购一系列理财产品
  • 长三角地区中华老字号品牌景气指数发布,哪些牌子是你熟悉的?
  • 韩国前国务总理韩德洙加入国民力量党